# 自然進氣經典傳奇:BMW E36 M3
為了延續 E30 M3 點燃的道路運動車型,原廠也在短時間內,就開始進行第二代 M3 計畫。
E36 M3 除了將先進科技導入到市售車上,更成空開拓了市場,寫下相當輝煌的成績。(上圖左)
由於在當時,BMW 已經逐漸淡出 DTM 活動,因此 E36 M3 的誕生緣由,不再是為了賽事而製造的道路版車型,而完全是以市售為考量的高性能車種。
本車的架構在 1992 年 4 月確定,也得到了性能迷的注目,並從11月份開始進入市場;有趣的是 BMW 則剛好才在 10 月 11 日的 Hockenheim 賽事後,就退出了 DTM 競技,這個在時間上的錯開與巧合,也有些與賽道劃清界線的意味。
首次出現的四門 M3,除了在車體結構形式進行改變,於其他部分仍然沒有任何妥協。(上圖右)
在初期,E36 M3 先行推出了雙門 Coupe 車型,然而由於生產現實的條件,不再使用專屬的寬車體,因此大致結構與一般 3 Series 看起來相當接近;然而為了宣告其不凡的地位,官方仍為它設計了獨立使用的前後保險桿、側裙、水滴型後視鏡與專屬輪圈,再搭配著名的三色 M 字標誌,仍有相當高的識別度。
到了 1994 年,則有敞篷與四門衍生車型上場,它們也同樣配備了特殊零件,並繼續擴大車系版圖。
敞篷版的數目較為稀有,現今還在市場上流通的更是少之又少。(上圖左)
除了可見部分的進化,E36 M3 在底盤部分也下了許多工夫,除了懸吊的設定更硬派,並適度地調整了高度;其他方面,包含襯墊、橡膠部分也都已經改用了強化製品,而煞車與輪胎的規格,也都是當代頂級,整體架構堅實講究。
威名遠播的 S50B30 心臟,能在自然進氣的狀態下,釋放出高效能的動力輸出,堪稱當代經典。(上圖右)
於動力部分,初始登場的 E36 M3 裝置了 S50B30 引擎,它的汽缸本體是由 M50 系統進化而來,將原本的缸徑x衝程由 84x75mm 擴增到 86×85.8mm,使得排氣量從 2494 提升到 2990 cc;當然這種傳統的強化手腕,並不足以彰顯本車系的地位,因此原廠還為它裝置了雙凸輪軸、六喉直噴等高效能取向的硬體,並導入了具有決定性的重型武器「VANOS」(德文 VAriable NOckenwellenSteuerung) 汽門正時可變系統,構成其無可動搖的強大武力。
1996 年導入的 SMG 自手排系統,雖然在細節部分還有進步空間,但仍然已屬於相當前衛的作品。(上圖左)
在全戰鬥的架構下,S50B30 可以釋放出 286ps / 7000rpm、320Nm / 3600rpm 的動力,在當時已經算是相當震撼。
然而更兇狠的腳色,則在 1995 年登場,當時以 1996 年式現身的後期型 E36 M3,搭載了排氣量提升到 3201cc (86.4×91.0mm) 的 S50B32 心臟,它搭配了更先進的 Dual-VANOS 系統,除了原有的進氣端外,在排氣部份也追加了氣門正時可變系統,並得以把動力推到 321ps / 7400rpm、350Nm / 3250rpm;在這個時期,E36 M3 除了達到了每公升排氣量輸出突破 100ps 的新里程,在國內也以 321 萬元的售價,寫下了「一馬力一萬元」的紀錄。
為了有效提升動力表現,本車的電子監理系統,也經過性能部門進行特殊設定。(上圖右)
於 1996 年時,BMW 官方也首度在本車之上,應用了源自賽道的 SMG (Sequential Manual Gearbox) 序列式變速箱,是自手排系統進入市場的重要先驅之作。
細部的拋光,能夠讓機件運作更順暢,是 E36 M3 一絲不苟的重要工法。
除了正規車型在市場上呼風喚雨,E36 M3 也曾經衍生出了許多的特仕與限量款,目標瞄準要求更高的終極車主或賽道使用,這些作品也都有著極強的實力。
唯一例外的,是在美國發行的「美規」M3,它受到當地較嚴格的排放規範限制,因此改用了 S50B30US / S50B32US 引擎,由於它並沒有六喉直噴系統,再加上進氣系統、電腦軟體也都與歐規不同,因此實際的動力表現,僅有 243ps、305Nm / 243ps / 320Nm,與標準的 M3 有不小差距。
強健的體質,也曾經參與過許多賽事,在當時是能見度與聲望都極高的車型。
綜觀整個 E36 M3 歷史,除了成功打開大眾市場外,更積極地導入了許多新科技,時至今日仍為性能車迷樂道,是進階 300ps 與 250km/h 以上領域的重要捷徑。
文章來源:channel auto 汽車頻道